晏婴这个人故事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晏子使楚”。公元前531年,晏婴出使楚国。楚国当时国君是楚灵王,这个人后来还要说。楚王想羞辱晏婴,因为晏婴身材矮小,就在城门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婴从小洞进去。晏婴说:“出使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出使的是楚国,也要走狗洞吗?”楚国的官员不能承认楚国是狗国啊,所以只好请他从大门进。
见了楚灵王后,楚灵王问,“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当使臣。”晏婴说:“我们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张开袖子,就能遮住天空;一挥汗,就好像下雨;街上的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后跟碰着脚尖,怎么能说没有人呢?”这里出了两个成语“挥汗如雨”和“摩肩接踵”。楚灵王问,“那怎么派你来了?”晏婴说:“我们齐国派使者出使有个规矩,那些能干的人,就派他们到道德高尚的国家;那些没有能力的,就派他们到无德无能的国家。我最没用,所以被派到楚国来。”
楚灵王还不甘心,决定再试一次。这时两个官员押着一个犯人从他们面前走过。楚灵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里人?犯了什么罪?”官员说:“这个人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灵王很得意,对晏婴说:“齐国人本性就爱偷盗吗?”晏婴说:“我听起橘树生在淮河以南长的是橘子,生在淮河以北长的是枳子(果实酸苦)。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同啊!百姓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偷东西吗?”楚灵王这下心服口服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晏婴是个非常能言善辩的人,是个特别好的外交人才,不卑不亢,保住了国家的尊严。晏婴非常会讲话,当然这个有一定的天赋在里面,不过也跟后天的努力分不开。想要会说先得肚子里有东西,东西哪里来?靠平时积累下来。东西存够了,能不能表达出来?表达得好不好?能不能让别人接受?这里有很多的技巧,需要不断地练习。
再看晏婴的几个例子。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死了,他就要肢解管马的人。行刑的人正要动手,晏婴来了,制止他,问齐景公,“肢解人也要有个顺序,请问尧舜肢解人,从哪里开始?”尧舜是古代圣君,当然不会肢解别人,晏婴故意这样问。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于是说:“那就不肢解了,直接把他处死算了。”晏婴又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请让我列举他的罪状。”齐景公答应了。晏婴说:“你犯了三条死罪:第一条,国君让你养马你把马养死了。第二条,死掉的马是国君最喜欢的马。第三条,因为你把马养死了所以国君要杀人,国君杀人使百姓怨恨他,使邻国轻视我们。”齐景公明白了晏婴的意思,说:“放了吧,不要影响我的仁爱之名。”
我们看晏婴劝诫的方式,他不直接顶撞别人,说“不行”或“你这么做不对”,这样往往很难让别人接受。一旦别人心里产生了厌烦,再说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他先顺着别人,然后慢慢把道理讲出来,让别人自己感到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再讲个关于晏婴的故事,叫“二桃杀三士”。齐景公时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公冶子。这三个人因战功大,恃功而骄。晏婴就建议齐景公除掉这三个人,当然提建议自己得准备好方案,否则就不要提。晏婴的办法是把他们三个人找来,奖励他们两个桃子,谁的功劳大,就可以拿桃子。公孙接和田开疆先后说了自己的功劳,各自拿了一个桃子。公冶子一看,好!两个桃子你们一人一个,这下没我啥事了?我还没说自己的功劳呢!他就把自己的功劳一说。公孙接和田开疆一听,他的功劳比我们大啊!我们没有他功劳大,反而先拿了桃子,简直太不知羞耻了,于是拔剑自刎。公冶子一看因为我的缘故两个勇士都死了,我怎么还有脸拿两个桃子呢!他也自刎了。这里表现得是晏婴的智谋,不过用计谋来谋害别人不值得提倡,常常这么干人心要变坏的,一天到晚想着算计别人的人能好到哪去呢。
最后说说晏婴和孔子的事。孔子三十五岁,到了齐国。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说:“讲的好,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就算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到嘴呢?”过了一天,他又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齐景公一听有道理啊,于是打算重用孔子。晏婴劝齐景公说:“这些儒家的人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约束他们。又自以为是,不能让他们来教导百姓。铺张浪费来厚葬死人,不能形成风俗。到处游说借钱,不能这样来治理国家。周王室现在已经衰落了,礼乐都已残缺。孔子却繁琐地规定礼仪,他的那套从小到老了还学不完。您打算用他那套来改造齐国,恐怕不是好办法吧!”齐景公于是放弃了重用孔子的想法。这里有个问题,晏婴提倡“仁爱”,孔子也提倡“仁爱”,为什么晏婴说孔子的那一套不能治国?我想晏婴到底是个政治家,他关注的是眼前的事,在我当政的这段时间里,我怎么让国家保持稳定繁荣。孔子是个思想家,他考虑的比较长远,喜欢提出一套理论来实现对社会的理想改造。实干家遇上理想家,自然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