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高中生物中难度比较大的一节,但是如果学得通透,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难不倒,而且有很多同学非常喜欢做这部分的习题,有一种侦探小说推理的感觉。如果做习题觉得费劲的话,那么不妨看看这篇文章,补一补基础的部分。
这一节课仍然是按照假说演绎法的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为何会出现9:3:3:1的比例
注意:单独分析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为我们解答题目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思路,有不少高考题就是需要把多对基因逐对进行分析。(例如,2016年、2017年选择题、2020年全国卷)
2.做出假设:简而言之就是,子一代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即YyRr可以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配子类型无法直接看出来,但是可以通过子代类型的比例推测出来。
3.演绎推理: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若YyRr真的可以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用只产生一种配子yyrr进行测试,以验证杂种子一代的配子类型。
4.得出结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两对以上等位基因)。
注意:自由组合定律仍然是发生在个体形成配子的过程,其实质如图
本章讲解意在理解基础,若想进一步提高,需要多做习题。高考中,遗传题是必考题,一般在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中出题。因此,本章涉及的高考题众多,32题一定是遗传题,有时候在选择题第六题中也会出现,题目太多,不在此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