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一厘米长度图示(《认识厘米》这样学,明明白白)

时间:2024-10-11 09:00:11

学习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

的长度观念。(重难点)

3.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重点)


教学过程

古人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呢?

人们用一庹、一拃等作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庹


一拃


一个脚长

例如:这块石头有2庹宽


这块布有5拃长


这根竹子有4个脚长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活动一:用拃量一量课桌的长

问题:都是量课桌的长,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解惑:老师和学生的拃不一样,学生的一拃短,老师的一拃长。

由于测量单位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尺子



活动二:认识厘米

尺子上的1厘米


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生活中的1厘米

让孩子们充分说一说自己身边的1厘米

牢记食指的宽是1厘米,便于以后孩子们区分什么时候单位填厘米或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方法一: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方法二:当物体的左端对准的不是刻度0,而是其他刻度时,用物体右端所对刻度减去物体左端所对刻度。(易错点)

测量物体长度的步骤:一方正,二对“0”,三读数。

练习:

一、

利用测量长度的方法一,对孩子们来说没难度。

二、

图一:错误原因是纸条的左端对准的不是刻度0,而是尺子的左端。

一定要强调测量时,物体的左端不能对准尺子的左端!

图二:纸条的左端对准刻度3,右端对准刻度7,所以物体的长度是7-3=4厘米。

图三:纸条的长度接近5厘米,我们就说大约5厘米长。



图四:尺子没有放平。

三、

答案


思维训练

1、

2、

3、

8-3=5(厘米),5+5+5+5=20(厘米)

答:这根绳子大约长20厘米。

4、下面这把尺子只有三个刻度,用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的物体?

5-0=5,3-0=3,5-3=2

答:可以直接量出3种长度的物体,分别是2厘米,3厘米和5厘米。

用上面的尺子怎样量出7厘米长的物体?

5、

9-3=6(厘米),1+6=7(厘米)所以绳子末端对着刻度7。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优点:

‌情境导入‌:通过古代量体裁衣的故事引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动手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交流,通过找尺子上的1厘米、用小方块度量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互动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单位,理解1厘米的概念。

‌生活应用‌: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蚂蚁、大米等,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多样化练习‌:通过看、猜、找、比、估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形成“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缺点:

‌语言表达训练不足‌:在练习巩固中,只关注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正确结果,忽略了语言表达的训练。以后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努恩百科 鲁ICP备20240986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