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车“起早贪黑”浇水
高峰时“躲”进小路
洒水车是街头园林抗旱的主力。怎么浇水最高效?园林工人有一套自己的操作心得。
小绿看到,洒水车车头车尾均装有浇水的水炮,前面的由司机按键控制,平着浇;后面的由人工控制,斜着浇。洒水车行进时,前后水炮双管齐下,同时往绿化带内浇水。园林工人范师傅说,这样车子经过之处,绿化带就被浇了两遍。
浇水时,园林工人们还会注意观察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的情况,随时切换浇水模式和水量大小,既能让植物“喝饱”水,又不影响市民通行。
绿化养护单位项目负责人王燕介绍,全长约3公里的新华路,为近年改建的花景大道,植物数量多、品种丰富。为了把这条景观大道养护好,洒水车每天要用掉10车水。
洒水车行驶速度较慢,为了避免给主干道添堵,早高峰时段会主动驶进小路,错峰浇水。
上午7时30分,小绿随园林工人来到新华路与唐家墩交会处的中心书城口袋公园。
这座新建的口袋公园面积5000多平方米,种有草坪和50余株乔木。为了提升新栽苗木的成活率,园林工人采用灌根的方式给新栽的乔木浇水。
小绿看到,水带前端连着一根长约40厘米的金属水枪。园林工人将水枪垂直插入树穴的土壤内,持续浇水,直到将树穴浇透。树穴浇完后,便更换了一个花洒似的喷头给草坪浇水,这样浇水面积大,可节省抗旱时间。
自动喷灌、定制小车……
抗旱“神器”齐上阵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底色,也是市民的绿色福利。为了给花草树木及时“解渴”,绿化养护单位各显神通,用上了各种抗旱“神器”。
三环线三金潭立交桥下的绿地旁,养护负责人胡翔掏出手机,在智慧灌溉小程序上轻点几下,顿时,藏在草坪中的喷头一齐升起,自动喷水浇灌花草树木。
自动喷灌无法覆盖的区域以及喷灌难以浇透的乔木,则采用地插式取水装置,连上水管人工浇水。
胡翔告诉小绿,这片绿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安装了800余个自动喷头和100个地插式取水装置,二者结合使用,可使这片绿地实现浇水全覆盖。
在沿江大道芦沟桥路路口附近,非机动车道中央连绵的鱼纹花箱内,种着向日葵、美人蕉、金叶甘薯、角堇等花草。
市绿化服务中心养护科负责人万奕告诉小绿,沿江大道是市级道路绿化养护示范项目,鱼纹花箱为其特色景观,从长江二桥延伸至南京路口,长约2公里。但花箱与机动车道之间隔着法桐行道树和绿篱,采用洒水车和水带给花箱浇水很不方便,还影响交通。
于是,养护单位找厂家量身定制了一台电三轮,车厢配置有蓄水量约1吨的水箱,可以直接开到非机动车道给花箱浇水,提高了浇水效率,也不影响交通。
小绿在机场二通道看到,一辆洒水车正在给中分带内的植物浇水。与别的洒水车不同,这辆洒水车车尾的喷水管是垂直的,喷出的水正好浇在中分带内。
小绿了解到,这条中分带宽度只有约50厘米,采用普通洒水车的水炮浇水,很容易浇到对向车道,影响行车安全。养护单位研究后,对浇水装置进行了改进,使难题迎刃而解。
园林抗旱有“凉”方
八种抗旱方法打出“组合拳”
全市3000余条城市道路、500余座口袋公园,是盛夏园林抗旱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部分。
近日,市园林和林业局绿化养护处总结出了水车喷洒、水管浇灌、树穴浇灌、滴灌袋保湿、遮阳网遮阳、智能喷滴灌、抽水抗旱、营养液保护等八种抗旱方法,供各区参考使用。
小绿了解到,各区针对抗旱重点、难点地区,往往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给植物浇水、补水。
武昌区中山路宏基客运站至武昌火车站路段的中心花坛,是今年完成改造提升的樱花大道,花坛内保留了30余株大树,新栽了65株樱花,以及安库杜鹃、桑蓓斯凤仙花、锦带花等花卉和草坪。
武昌区园林部门采用了四种方法进行抗旱:给每株樱花树配置了一个滴灌袋持续滴灌;给每株樱花挂一袋营养液补充水分和营养;早晚用洒水车给花坛各浇水一次;对新栽的花卉和草坪用水管浇水。
汉阳区龙阳湖北路与仙女山路交会处的立交桥下,有2.1万平方米绿地,是抗旱的难点区域。该区园林部门采用洒水车浇水、抽水机抽水、自动喷灌、安装遮阳网等四种方式抗旱,保护绿化成果。
市园林和林业局绿化养护处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上半年雨水正常,加上前几天台风带来了几场降雨,眼下武汉三镇的抗旱还在起步阶段,抗旱以保障新栽树木和时令花草为主。如果旱情加剧,将会增加滴灌袋投放、协调相关部门打开取水栓,同时增加人员、车辆的浇水频次,确保花草树木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