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为华夏之根,黄帝故墟,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4000多年建城史。上古时期,禹州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一城启华夏,三都耀神州”的美誉。
颍河自西北至东南纵贯禹州全境,环城北绕城而过,对禹州城形成半包围之势,古人形容颍河:“嵩岭佳气,蜿蜒而来,远环近抱,清颍绕流”。南水北调中线与颍河在市区西部交汇。禹州以颍河为界,分布着南、北两大山系,南为箕山山系,北为具茨山山系,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充足,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禹州市地处河南省中部,东接许昌,北靠郑州,西南部连平顶山。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67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34万。1988年撤县建市,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和中国工业百强县。
人文荟萃
禹州以大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被誉为“华夏第一都”,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全市地面历史文化遗存2420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198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2007年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陶瓷文化之乡”和“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2015年先后荣膺“中国中原瓷都”“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称号,2017年被命名为“华夏药都”。
区位优势
禹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邻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西邻焦柳铁路,南有平禹铁路,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禹登铁路贯穿西北部,郑渝高铁在禹州按照地级站标准设站。S103、S237、S325与郑栾、盐洛高速公路纵横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物华天宝
禹州资源丰富,能源充沛。境内富藏煤炭、石灰石、铝矾土、陶土等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34亿吨、远景储量90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之一,被国务院列入成长型资源型城市,水泥灰岩储量45.91亿吨,铝矾土矿蕴藏量约2亿吨。电力能源充沛,火电装机容量达202万千瓦;全市大、中、小型水库38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为禹州分配水量3780万立方米,沙陀湖调蓄工程列入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在线调蓄规划;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途经禹州,燃气供应充足。
工业强市
禹州市紧紧围绕落实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许昌市“一个先行区、五个强市”,聚焦打造“中等城市”,坚持“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发展路径,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千方百计增添发展动能。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链式发展做强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做大装备制造产业,抢抓机遇做优医药健康产业,持续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夯实“工业强市”发展之基。2022年,三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2.9%,产业转型步伐更加坚实,成效逐步彰显。
文明新城
禹州设施完善,环境宜人。城区规划面积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2%,全市森林覆盖率23.2%,供水、供气、供暖覆盖率分别为95%、90%、58%,绿地率34.3%,境内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7家,拥有占地3500亩的森林植物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颍河水利风景区,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