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中国历史百万大军战役? 世界古代史上仅此一次的百万大军作战:隋炀帝杨广东征高丽之战

时间:2024-07-31 09:30:12

(一)


在冷兵器时代,出动几十万、上百万大军作战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后勤问题无法解决。


我们假设一个人一天只吃一斤粮食,那么一支一百万人的大军一天就要消耗一百万斤粮食,也就是500吨食物。


除了人吃的粮食,还要有马吃的草料。军马不能靠着吃野草充饥,那样的话,它们就没有力气了。马吃的比人还要多,一天大约有十几斤。假设有十万匹战马,那么一天的食物也是500吨以上。

所以,一支百万人的大军,每天都需要上千吨的补给,在依靠马车运输的条件下,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指挥着七万法军迎战俄奥联军,为他提供后勤保障的是4500辆马车,而这些马车只能勉强保证法军11天的补给。如果不是由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年轻冲动,中了拿破仑的奸计,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就要逆转了。


因此,古代史书上记载的那些动辄数十万人参加的大会战记载都是不可信的。像什么长平之战秦军消灭了四十万赵军,什么王翦率六十万秦军消灭了项燕指挥的四十万楚军等等,这些人数显然都是虚假的,去掉一个零还差不多。


中国如此,外国也是一样。像古希腊时代的希波战争,按照希罗多德的记载,希腊人以区区万余兵力,打垮了波斯人的百万大军,这显然也是吹牛吹得没边了。波斯人肯定派不出百万大军来。


在冷兵器时代,只有在具备了一些特殊条件的情况下,交战双方的兵力才有可能突破二十万人这个级别的大关。比如,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由于双方都依靠水运来提供补给,所以运输量会大一些,参战的兵力相应的也会增多,有可能达到数十万人的规模。

我个人认为,在整个世界古代史中,真正达到了出动百万大军作战的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隋炀帝征伐高丽的战争。


之所以这样讲,一是因为史书对于这场战争中隋军的数字记载得太详细了,不由得你不相信;二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显然是强行出动百万大军的结果。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这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百万大军出征之战。


(二)


调动百万大军出征这样的事儿之所以会发生在隋炀帝身上,这倒也不是偶然,只有像杨广这样奇葩的人物才能干出如此奇葩的事情来。


隋炀帝和历史上的很多皇帝一样,都有一个误判,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隋炀帝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另外,隋炀帝这个人还特别好面子,国内已经无人敢于对他提出任何质疑,所以隋炀帝就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形象”。西域客商来到中国,他下令沿途州县隆重接待。到了东都洛阳,隋炀帝为了要面子,让国内的商家为外商免费提供饮食,外商们酒醉饭饱,负责接待的人还要对他们说:我们大隋朝有的是金山银山,吃饭不要钱。


为了摆样子,隋炀帝让人用绢帛把街道两边的树木都缠了起来,作为装饰,然后也对客商们说:我们有钱,连树木都能跟着沾光。


人家“国际友人”也不是傻瓜,有人就说了:“我看到你们的街上也有赤身露体的乞丐,怎么不把这些绢帛给他们穿啊?”


隋炀帝登基后,很快就上马了众多的“世纪工程”,像大运河这个是我们熟知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工程,比如修建洛阳城,修建长城,修建驰道(国家级公路),每一项工程都需要上百万的百姓参与,各种工程一起上马,动用的民力数以千万计。隋朝的人口总数不过四千多万,这样大规模地动用人力自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些问题,隋炀帝都从不考虑。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隋炀帝开始了他的讨伐高丽之战。


此时的高丽又称高句丽,由高氏家族统治。虽然此时也算是一个较强的国家,但此时在朝鲜半岛南部,还有百济、新罗两国没有被征服,所以高丽的战斗力显然也是很有限的。


高丽曾经在隋文帝时代侵扰辽东,隋文帝派兵征讨,结果失利,不过高丽也上表臣服,此后,高丽一直很老实,所以此时辽东一带并没有很紧急的军情,完全用不着在众多“世纪工程”大上马的背景下再发动一场战争。隋炀帝之所以要征伐高丽,完全就是因为一个名叫裴矩的大臣对他说:高丽这块地方,当年先帝就曾经想把它征服,但是用人不当,没有能够成功。如今陛下您威震四海,拿下高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再说那里在汉、晋之时都是属于中国的,应该把它拿回来了。


这几句话搔到了隋炀帝的痒处,好大喜功、酷爱面子的他立即就做出了征伐高丽的决定。


要征伐高丽这样的小国,只需要派出一支几万人的精干部队就可以了,往多说出动十万人那就顶天了。但是,杨广一拍脑袋,竟然做出了调动百万大军这样的一个荒唐的决定。

公元611年,隋炀帝下旨调集天下兵马,到涿郡(今北京以南)集结。除去北方的兵力之外,连江南一带的军队,乃至广东(岭南)的部队也都调了上来。


这么多部队调集上来,当然首先要解决后勤运输的大问题。隋炀帝下令调集江淮一带的船只把南方的粮食沿着刚刚开凿的大运河运到北方,运粮的船队绵延上千里。除此之外,还命令民夫用小车运粮,有几十万人常年奔走在路上。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去,道路上死尸枕藉,秽臭难闻。


为了增加运输的工具,隋炀帝还下令征调民夫,大力造船、造车。幽州总管元弘嗣逼迫民夫在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民夫们被迫日夜站立在水中劳作,不敢停歇。时间长了,民夫们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者十有三四。


(三)


公元612年,隋朝的大军终于在涿郡境内集结完毕,总兵力达到了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而承担后勤运输的民夫还要再多出一倍。


隋炀帝把这支前所未有的庞大部队编成了左右各十二个军,共计二十四路人马。每个军设有大将、次将各一人。

每个军里有骑兵四十队,步兵八十队,骑兵每队一百人。每十个队编成一个团,每团设偏将一人负责指挥。这样一来,每个军里就有四个骑兵团和八个步兵团,另外还有辎重、散兵共计四个团。


除去二十四个军的作战兵力之外,还有隋炀帝身边充当御营的六个军。总兵力号称二百万。


612年二月九日,隋朝大军终于正式从涿郡开始出征。当日第一军出征,此后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经过四十天才全部出动。各军首尾相接,旌旗相望,绵延九百六十里远。而杨广自己的御营最后出动,也绵延了八十里远。


史书上对于杨广此次出兵的记载十分详细,在人数方面应该是很精确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相信,这一次征伐高丽之战,确实是一次兵力百万级规模的大会战。


在古代历史的记载中,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再也没有这样的出兵记录了,因此,我们同样也可以确信,公元612年隋朝出兵征伐高丽之战,是整个世界古代史中仅有的一次百万大军作战。


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空前绝后的百万大军出征却以失败而告终,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失败的根源当然也在隋炀帝杨广身上。在杨广看来,如此惊天动地的百万大军不要说打仗,就是单凭声势也会把高丽人给吓死的。因此,高丽人肯定会望风而降,所以,他的整个作战部署都是围绕着怎么能让高丽人快点投降来安排的。

然而,让杨广想不到的是:高丽人没有投降,而是拉开架势来迎战了。两军首先在辽河展开了会战。高丽军队以辽河为天险,想以此阻止隋军的前进。隋军倒也不在乎,因为他们不仅是人数众多,同时还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随军出征的有两位能工巧匠,那便是宇文恺与何稠。


宇文恺和何稠放在今天那就是高级工程师。宇文恺会造宫殿、城池、水利工程,而且他还造出了“观风行殿”,就是活动的房屋,何稠也会造这个。这个“观风行殿”就相当于现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活动简易房,本来也算不了啥,但是在那个时代就很了不起了。隋炀帝曾经到游牧民族的地界去炫耀,牧民们发现原本的一片荒地上突然出现了数不清的房屋,都以为是神灵降临,吓得纷纷跪倒拜伏。这让隋炀帝开心不已。


现在,隋炀帝又把已经担任工部尚书的宇文恺找来,让他建造浮桥,让大军渡河。


(四)


没想到,一代工程大师宇文恺在造浮桥时现了眼,他显然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结果造好的浮桥短了一丈左右。桥上的隋军干瞪眼过不去。


这时,有一位著名的虎将麦铁杖带头跳下河,然后和少数勇敢的隋军官兵冲上了河岸。可惜寡不敌众,麦铁杖战死,冲过去的隋军也全军覆没。


隋炀帝大怒,立即改派担任少府监职务的另一位工程大师何稠重新造桥。何稠吸取了教训,用了两天的时间重造了一座浮桥。这一次长度正好,于是大批的隋军蜂拥过河,杀得高丽兵尸横遍野,随后,隋军冲到了辽阳城下。


隋炀帝自以为高丽早晚会自动投降,所以他给隋军下令,一旦高丽人请降,就停止进攻,然后向他请示汇报。高丽人摸到了这个窍门,所以每当顶不住隋军进攻的时候,就声称要投降,隋军就只好停下来,然后向杨广请示。等到杨广的旨意传下来,高丽人也重整旗鼓,把防御工事什么的都修好了。这时,他们就不投降了,还要接着打。打过一阵,又顶不住了,就再声称投降。就这样,高丽人接连耍了杨广好几次,而杨广竟然长时间没有醒过味儿来。结果,这个辽阳城就始终无法攻克。

杨广见辽阳城如此顽固,于是推出了他的第二套作战方案:派出大军,水陆并进,绕过辽阳,直取平壤。


按照这一作战方案,隋朝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横渡黄海,在平壤附近登陆作战;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领一支大军绕过辽阳,强渡鸭绿江,从陆路向着平壤进攻。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放在今天,他就是大隋朝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因为他非常善于两栖登陆作战。早在二十年前,来护儿就采用两栖登陆战的方式平定了江南高智慧之乱。


这一次,来护儿统率着由无数民夫拿命换来的艨艟巨舰一路杀进了高丽的大同江,在平壤城外轻松登陆。如今世界各国都公认两栖登陆作战是难度最大的作战类型,而一千五百年前的来护儿多次两栖登陆成功,这说明他在这方面肯定是有一套办法的。只可惜这位两栖登陆专家没有把自己的作战经验传授下来。


来护儿登陆成功后,就率领着隋军与高丽军队交锋。高丽国王高元亲自率军来战,结果被隋军打得大败。来护儿准备率军直取平壤城,他手下的副将周法尚建议他等等再说,因为隋军的兵力还没有完全集中起来。

但是来护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带着四万人马一路杀到了平壤。高丽人使出了空城计,假装打了败仗,一路败退,把来护儿的隋军引入到了平壤城内。


来护儿进城后,以为大功告成了,就放纵士兵四处抢掠,结果高丽的伏兵四起,打了隋军一个措手不及。来护儿只带着数千残兵狼狈不堪地逃出了平壤。


随后,来护儿率军退到了海边,不敢再次发动进攻了。


(五)


另一路大军由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统率,兵分九路,共计三十余万人,直取鸭绿江。


大军远途奔袭,粮食问题是关键。这一点隋朝的将领们倒是想到了,于是他们决定每个士兵都携带一百天的粮食。一百天的粮食差不多就要有一百斤了,再加上盔甲、武器、衣被,每个士兵的负重已经超过了三石。这已经没有办法走路了。


偏偏这宇文述还下了一道命令:敢于遗弃粮食的人斩首!士兵们没有办法,只好偷偷挖个坑,把粮食埋起来。结果路途走了不到一半,粮食就不够吃了。


高丽人发现了隋军缺粮,便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且战且退,引诱隋军来到了距离平壤三十多里的地方。这时,高丽军队开始反击,宇文述只能是率军撤退。当隋军撤退到清川江之际,高丽军队趁其半渡之际发起了攻击,结果隋军大败,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才逃过了鸭绿江。等他们逃回来的时候,三十万大军只剩下了2700人。

隋炀帝搞的轰轰烈烈的百万大军东征之战就这么以失败而告终了。这让他的面子实在是没处放,于是,他恼羞成怒,决定发动第二次东征。


他如此固执地发动战争,老百姓可是实在受不了了。第一次东征之时,还只有王薄那么一次农民起义,但是到了第二次东征之时,整个山东到处都开始出现了农民起义。


朝中贵族杨玄感借着这个时机发动叛乱,结果一呼百应,四方百姓纷纷赶来投奔。隋军则纷纷不战而降,杨玄感发兵猛攻国都洛阳,洛阳城岌岌可危。


杨广被迫结束了他的第二次东征,率军回师讨伐杨玄感。杨玄感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是隋朝的天下也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情况下,隋炀帝杨广还是执拗地发动第三次东征,非要把高丽打下来不可。此时,杨广的心理显然已经属于病态了,他的想法已经和正常人完全不一样了。

高丽虽然赢得了两次战争,但是国内也被战争摧残得难以维持,所以高丽只好表示臣服。就这样,杨广才算是有了一点面子,他也就借势下了台阶,停止了东征之战。


尽管东征停止了,但是隋朝国内的局势已经不可收拾。各地的农民起义星火燎原,此起彼伏。杨广再也没有办法来平定天下的动乱,隋朝的天下分崩离析,陷入了大规模的战乱状态,最终导致了改朝换代的发生,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可以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隋炀帝的东征高句丽之战。这场战争的结局也告诉我们,“百万大军”听着威武,看着雄壮,但在古代社会却是玩不起的,谁玩谁完蛋,隋炀帝杨广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努恩百科 鲁ICP备20240986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