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是唐朝重要的宰相、政治家和书法家。他出生在钱唐(今浙江杭州),是唐代学士褚亮的儿子。
褚遂良来自河南的褚氏世家,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在隋朝末年,他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随后,褚遂良归顺了唐朝,并得到唐太宗的重用。他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后来累迁中书令,成为朝政大权的掌控者。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他和司空长孙无忌一起受到太宗的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褚遂良被升任为右仆射,担任河南郡公,接着又历任同州刺史和吏部尚书,最终成为右仆射和参知政事。
褚遂良对于册立武则天为后持反对意见,因此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则天掌权后,褚遂良又被迁到桂州(今桂林)担任都督,之后又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他在任上去世。神龙革命后,褚遂良被追赠为右仆射,并获得谥号“文忠”。天宝六年(747年),他被配享于唐高宗的庙庭,后来又被追赠为太尉。
除了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干之外,褚遂良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书法家。他初学虞世南,后又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和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一起被称为“初唐四大家”。他的墨迹作品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至今还有传世。
褚遂良在唐朝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才华横溢和卓越的政治手腕为人所称赞。他的反对立场和坚持原则使他在政治舞台上备受尊重。同时,他才华横溢的书法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褚遂良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传奇,他的影响力和贡献在唐朝历史中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