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汉灵帝为了分大将军何进兵权,设立西园八校尉,其中更是让宦官蹇硕担任八校尉之首。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外戚何进,并希望未来能让幼子刘协登基为帝。而除了上军校尉为蹇硕外,八校尉的其余人也不是一般人,他们分别是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和右校尉淳于琼。
这其中在后来的乱世中更是席卷风云,真可谓是藏龙卧虎。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蹇硕是一名宦官,深得汉灵帝的信任,此外他还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武并通晓军事,这也是蹇硕能够凭借一个宦官的身份却能居西园八校尉之首的原因。
在汉灵帝临终前,他不托孤大臣,也不托孤外戚,反而托孤宦官,这个人正是蹇硕。因为那个时候的汉灵帝希望能让幼子刘协继承大统,但是外戚何进就是最大的阻碍,因此他在临终前将这件事托付给蹇硕。
蹇硕不忘汉灵帝的知遇之恩,为此,他就打算设计除掉何进。奈何,何进在宫内耳目众多,得到消息,让蹇硕没有办法。最终在一众大臣的支持下,皇长子刘辨成为皇帝。
蹇硕知道要除掉何进光靠自己不行,于是与中常侍赵忠等人联系,希望共同铲除何进。然而当时的十常侍一心想要找何太后当靠山,于是将蹇硕的事情告诉何进。于是何进下令抓捕对方,并将其处死。
袁绍出生自四世三公的袁家,是当时最大的名门望族。在汉灵帝死后,宫中爆发了一场“十常侍之乱”,袁绍与众人率军杀入宫中,剿灭宦官。然而朝堂却被董卓的西凉大军掌控。
袁绍逃出洛阳,来到渤海郡,准备起兵讨董。不久后,关东诸侯集结在一起,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因为此事,京城的袁隗一家全部被杀。
董卓见到关中诸侯势大,选择避其锋芒,迁都长安。而联盟的关东诸侯因为心思各异,不久也就纷纷离开。
袁绍为了扩展势力,用计谋夺取了韩馥的冀州,之后的几年分别拿下并州、幽州和青州,成为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
建安四年,袁绍开始南下的准备。建安五年,袁绍大军与曹操的军队在官渡对峙,双方互有攻守。后来因为许攸叛变,将袁绍的屯粮之所告知曹操,曹操趁夜袭击乌巢。最终没了粮食的袁军惨遭大败。
这一战的失败让袁绍抑郁不已,在坚持了两年后,于建安七年病逝。
鲍鸿曾与董卓一同击破凉州的叛乱,因此得到汉灵帝的赏识,担任下军校尉一职。
然而在中平六年,因为贪污军饷数额超过千万,最终被处死。
对于曹操的事迹,众人都耳熟能详,因此不在过多介绍。
赵融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将领,曾担任荡寇将军,最后官至光禄大夫。
跟随朝廷来到曹操麾下后,曾与他们见到三国第一喷子祢衡,祢衡将他和荀彧这样评价:文若可借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
意思就是说赵融没别的本事,只知道吃。
至于赵融是怎么离世的,这并不太清楚。
冯芳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中常侍曹节的女婿,因为这个原因得到汉灵帝的信任。后来官至大司农。至于如何离世,离世时间,历史没有详细记载。此外,据说袁术的夫人冯氏就是冯芳的女儿。
夏牟没有过多信息,只知道他担任过谏议大夫,据说后来因为与何进旧部分粮不均被杀。
淳于琼也是当时的猛将,后来投靠袁绍,当时在袁绍麾下,他是非常有地位的。
在面对是否要迎奉天子的时候,沮授认为应该迎接,淳于琼与郭图劝袁绍不要这样做。最后因为袁绍本来就不喜欢董卓扶持的皇帝刘协,就决定不去迎接。
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曾设立三个都督,分别是沮授、郭图和淳于琼,由此可见淳于琼的地位。
之后,袁绍将军队的命脉交给淳于琼负责,因此在乌巢担任守将守卫粮食。
曹操在得到许攸给的消息后,连夜袭击乌巢,淳于琼不是曹操的对手遭到生擒,因为是老相识,曹操没有杀对方,但是却给了他最大的羞辱,割下淳于琼的鼻子。
后来许攸提醒曹操:“以后他照镜子,不会忘记今天的。”
正是这句话,曹操才下决心杀了淳于琼,以绝后患。